《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睡眠障礙在我國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中國睡眠研究會數據顯示,我國失眠癥患者數量預計在2030年達到 3.3億,龐大的需求驅動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市場持續擴容,行業在審批規范、市場分化與原料創新中迎來發展新機遇。本文基于最新行業數據,系統梳理審批特征、市場趨勢及潛力原料,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一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審批狀況分析
01、產品格局:國產主導格局顯著
截至2025年8月31日,我國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共有708款,占所有注冊產品(1.4萬)5.05%,是保健食品細分功能中的重要品類。其中國內產品667款,進口產品41款,進口占比僅為5.8%,顯示出明顯的國產主導格局。從歷史審批數據看,2005年前原衛生部批準且目前仍有效的產品共151款,其中進口產品36款,占這一時期有效產品的23.8%,表明早期市場進口產品占比相對較高,而近年來國產產品審批數量顯著增加,反映出本土企業在該領域的快速發展與市場替代能力的增強。審批供給端保持穩定節奏,2024年獲批9款、2025年已獲批5款,為市場持續補充合規優質產品。
02、劑型特征:適配市場實用性需求
劑型審批呈現高度集中化特征,硬膠囊(329款,46.5%)、片劑(156款,22.0%)、口服液(83款,11.7%)三類傳統劑型合計占比近80%。這一格局源于傳統劑型的成熟性優勢:硬膠囊與片劑生產工藝標準化程度高、成本可控且服用便捷,適配大眾日常居家服用場景;口服液則針對老年人等吞咽功能較弱群體優化,滿足細分人群需求,均與當前市場消費習慣高度契合。
03、原料配伍:藥食同源為核心,“傳統+現代”成新趨勢
原料應用中,藥食同源類占據絕對核心地位:酸棗仁以342款(48.3%)成為 “國民助眠原料”,五味子(134款)、茯苓(109款)、靈芝與刺五加(均93款)和天麻(78款)緊隨其后,反映出市場對中醫養生理念的高度認同,也契合消費者對 “天然成分” 的偏好。
政策調整對原料供給影響顯著,褪黑素作為現代助眠成分,在注冊產品中僅113款,但自納入備案管理后,備案數據已達985款,備案制 “流程簡化、審批高效”的優勢,極大釋放了這類原料的市場供給潛力。
復配方案呈現出鮮明的中醫配伍特色。酸棗仁與其他原料的復配最為常見,其中酸棗仁 +靈芝組合達58款,酸棗仁+茯苓43 款,酸棗仁+刺五加41款,酸棗仁+天麻30款,體現了傳統中醫 "君臣佐使" 的配伍智慧。現代科學配方也嶄露頭角,γ-氨基丁酸相關產品共14款,其中10款與酸棗仁復配,基本均在2022年后獲批,成為產品創新的重要方向。
二、市場消費新風向:細分、擴張、多元化
01、市場規模:增速領跑保健食品行業,睡眠經濟帶動協同增長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作為占注冊總量5.05% 的細分品類,增長動能強勁——2024年市場規模達165.6億元,預計2028年增至212.4億元(2024-2028年CAGR6.4%),增速遠超整體保健食品市場平均水平。其發展深度受益于睡眠經濟的紅利輻射:2025年中國睡眠經濟規模預計達5717億元,2027年將突破 6586.8億元,改善睡眠保健食品作為 “剛需型” 細分領域,未來增長空間廣闊。
02、消費特征:人群細分明確,場景適配性升級
人群分化:中年為主,年輕化趨勢凸顯31-40歲中年人是核心消費群體(占比超 40%),22-30歲年輕人緊隨其后(占比約25%),消費年輕化推動產品從 “單一功能” 向 “功能+體驗” 雙優升級。
場景多元:從 “居家服用” 到 “全場景覆蓋”傳統硬膠囊、片劑聚焦家庭日常服用剛需;新興劑型則精準適配多元化場景:針對Z世代的助眠軟糖強調 “零食化” 口感與便攜性,針對職場人的減壓助眠產品兼顧 “日間舒緩焦慮+夜間改善睡眠” 雙功能,針對老年人的口服液突出 “易吸收、溫和調理” 特性,場景化創新成為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三、潛力原料科技化升級:助眠保健品邁入精準化新時代
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市場的原料應用正呈現傳統升級與新興崛起并存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酸棗仁作為當之無愧的 "國民助眠原料",在近一半的產品中得到應用,藥食同源原料雖占據市場主導,但其過度依賴也帶來一定的產業風險。近年來,一批兼具科學依據和市場潛力的新興原料逐漸嶄露頭角,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01、γ-氨基丁酸(GABA):“無激素副作用”的現代助眠成分
作為人體天然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無褪黑素的激素調節爭議,契合消費者對 “安全助眠” 的需求,目前14款產品中10款與酸棗仁復配,行業預測未來5年市場規模年增速將超10%,尤其適配對副作用敏感的年輕消費群體。
02、茶葉茶氨酸:“無鎮靜依賴”的雙功能原料
已獲批為新食品原料,能促進大腦α波生成(使人處于放松清醒狀態)、調節GABA 受體功能,無鎮靜副作用,可與GABA復配開發“日間減壓+夜間助眠”產品。目前尚無單品保健食品獲批,但隨著“無依賴助眠”需求增長,其應用比例將快速提升。
03、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益生菌新星
2022年獲批為新食品原料(允許用于嬰幼兒食品),是國內首個獲批的長雙歧桿菌長亞種菌株。每日攝入10?-10¹?CFU可通過“腸-腦軸”調節睡眠,與酸棗仁、GABA復配可實現“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協同增效,目前處于市場培育期,在嬰童、老年助眠市場潛力巨大。
除上述主要原料外,一批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成分也進入研究視野,包括S-烯丙基半胱氨酸、鎂、南非醉茄、姜黃素、蝦青素、生姜提取物 (6-姜烯酚、6-姜酚)、海藻糖、藏紅花提取物等。這些成分多通過調節神經遞質、抗氧化、抗炎等途徑發揮助眠作用,為產品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結語:改善睡眠保健食品市場前景廣闊,超3億睡眠障礙人群構筑龐大需求基礎,市場規模穩步增長且呈現從單一助眠向睡眠健康管理升級、傳統中藥與現代成分融合的趨勢。未來,企業需以審批規范為導向——在傳統原料上強化標準化管控,在新興原料上加快科學驗證與合規申報,通過“傳統升級 + 創新突破”雙路徑構建核心競爭力,最終以符合監管要求的優質產品,助力國民睡眠健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