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營養保健食品行業上市頭部企業半年報陸續披露,呈現出復雜且多元的態勢。2025年上半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呈現顯著的結構性增長特征,線上市場銷售額達604.1億元,同比增長16.2%,但企業業績差距顯著拉大,晨光生物凈利潤增長 115.33%、嘉必優增長 59.01%,而葵花藥業凈利潤暴跌 85.6%,行業結構性變革加速顯現。
一、頭部企業動態創新者領跑,傳統企業承壓求變
01.健合集團(01112.HK):全球化+高端化雙輪驅動
營收70.2億元(+5.2%),中國市場貢獻70.3%。核心品牌Swisse穩居內地線上維生素市場第一,抗衰老品類收入+20%;亞洲擴張市場(泰國、馬來西亞等)收入激增 71.7%,全球化成效顯著。
02.東鵬飲料(605499.SH):全國化戰略突破
營收107.37億元(+36.37%),凈利潤23.75億元(+37.22%),能量飲料收入占比77.91%。全國化戰略突破,華北區域增幅73.03%,降低對廣東市場依賴。
03.仙樂健康(300791.SZ):CDMO模式筑壁壘

營收20.42億元(+2.57%),凈利潤1.61億元(+4.3%),毛利率33.18%。新消費渠道(直播、私域等)營收+40%(私域+200%),海外收入占比升至22%,美洲、歐洲、印尼市場表現亮眼。
04.晨光生物(300138.SZ):創新驅動多元增長

營收36.58億元(+12.7%),凈利潤4.15億元(+115.33%),研發投入+134.55%。作為全球植物提取行業的龍頭企業,葉黃素全球市占率60%,“零添加” 葉黃素軟糖登頂天貓護眼品類銷量榜,合成生物學技術打破帝斯曼壟斷。
05.嘉必優(688089.SH):多領域拓展業績上揚

營收3.07億元(+17.6%),凈利潤1.08億元(+59.01%),毛利率49.68%。作為國內微生物合成營養素領域的龍頭企業,全球首創微生物發酵法量產HMOs,2’-FL 獲批,燕窩酸切入化妝品領域,搶占全球HMO市場先機(2029 年預計達16.83 億美元,CAGR+25%)。
06.健康元(600380.SH):“醫藥 + 保健” 協同發力

上半年營收78.98億元(-4.08%),凈利潤7.85億元(+1.1%),保健板塊逆勢增長35%,毛利率升至48%。
07.湯臣倍健(300146.SZ):傳統龍頭遇陣痛回暖

營收35.32億元(-23.43%),凈利潤-17.34%,研發費用降56.45%。但二季度回暖,凈利潤+71.4%,境外LSG業務+13.46%,存貨周轉天數降至90天,上半年推27款新品重建增長動能。
08.同仁堂(600085.SH/01666.HK):老字號承壓蓄力

同仁堂科技營收37.39億元(-7.69%),凈利潤-21.01%,存貨周轉天數增至346天,應收賬款+34.11%。但保健食品備案領先,上半年推17款備案產品,保留產品布局潛力。
09.東阿阿膠(000423.SZ):滋補龍頭多元拓局

營收30.51億元(+11.02%),凈利潤8.18億元(+10.74%),分紅8.17億元(占凈利潤 99.94%)。計劃收購馬記藥業、蓯蓉集團股權,布局男士滋補市場。
10.碧生源(00926.HK):轉型喜憂參半

營收2.59億元(+1.8%),凈利潤1240.2萬元(+58.74%),但研發投入降 68.45%。傳統 “四茶” 業務(常潤茶、常菁茶、纖纖茶、清源茶)作為保健食品板塊的核心組成,上半年總收入1.291億元,同比下降4.7%,品類內部分化明顯:“纖纖茶收入+47.55%,常潤茶、常菁茶下滑。
11.廣藥集團(白云山 600332.SH):王老吉大健康業務亮眼

營收418.35億元(+1.93%),凈利潤25.16億元(-1.31%),二季度營收+6.99%、凈利潤+17.48%。王老吉為核心的大健康業務收入70.23億元(+7.42%),保健食品占比15%。
12.哈藥股份(600664.SH):轉型探索新路徑

營收81.25億元(-0.21%),凈利潤2.6億元(-24.37%)。保健業務渠道調整,雖完成 GNC 九大產品線布局,但銷售費用降 9.4%,需優化渠道運營。
13.康恩貝(600572.SH):板塊分化中凸顯亮點

營收33.58億元(-2.61%),歸母凈利潤3.54億元(-7.48%),延續2024年上半年下滑態勢。但 “康恩貝” 健康食品表現亮眼,銷售收入超3.5億元(+10%),其中蛋白粉系列過億(+30%),成為保健板塊增長引擎 。
14.葵花藥業(002737.SZ):業績暴跌,大健康業務困境凸顯

營收13.10億元(-48.17%),歸母凈利潤8130.99萬元(-83.28%),保健食品收入占比約5%(約0.8億元)。大健康產品研發聚焦益生菌,研發投入降56%(僅3039萬元),新品申報滯后,錯失腸道健康風口;傳統廣告投放銳減79%,電商收入占比僅18%,未抓住線上增長機遇 。
15.九芝堂(000989.SZ):滋補品類渠道深耕,整體仍下滑

營收12.65億元(-24.71%),歸母凈利潤1.44億元(-29.71%),大健康產品收入1159萬元(-20.88%),雖降幅小于其他主營板塊,但整體下行。京東618營養保健銷售榜位列第三,凸顯其在該領域的市場影響力與品牌競爭力 。
16.金達威(002626.SZ):原料龍頭品牌化遇阻

營收17.28億元(+13.46%),凈利潤2.47億元(+90.12%)。以合成生物學為基,輔酶Q10等規模化生產,輔酶Q10市占率 42% 全球第一,上半年凈利潤+85%,成本與規模優勢顯著。但自主品牌 “Doctor's Best” 受跨境魚油新規沖擊,渠道受阻、庫存積壓,營收增長受限 。
17.康寶萊(HLF.N):中國區持續承壓

營收24.81億美元(-2.54%),歸母凈利潤9960萬美元(+243.45%)。中國區銷售額1.45億美元(-7.7%),活躍客戶數量23.1萬人(-8%),中國區銷售額已連續多年下滑,轉型調整壓力巨大 。在產品品類方面,體重管理類產品作為營收主力(占比約 55.44%)。
18.交大昂立(600530.SH):全線承壓,多重挑戰

營收1.51億元,同比下降5.7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4.86萬元,同比下滑30.54%。保健食品業務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5.77%。公司卷入信披爭議,品牌信任度或受沖擊,潛在合作及市場拓展受阻 。
19.百合股份(603102.SH):代工支撐微增,自主品牌待破局

營收4.20億元(+2.06%),歸母凈利潤7187.83萬元(-13.37%)。軟膠囊以39.86%占比為營收主力,合同生產收入占比80.1%,為核心營收來源,自主品牌收入僅占比17.8%,與仙樂健康相比差距明顯。若下半年新西蘭Ora公司整合推進順利,疊加新品放量超預期,有望在行業調整中鞏固代工龍頭地位。
二、行業現狀三大特征凸顯深度變革
企業分化加劇:創新驅動型企業(仙樂健康、健康元等)憑借技術壁壘、協同優勢,毛利率超30%(健康元達48%);傳統企業(同仁堂、哈藥等)因產品迭代慢、渠道滯后,面臨營收下滑、庫存積壓,差距持續拉大。
渠道變革提速:線上成增長主力(同比+16.2%),新消費渠道爆發——仙樂健康新消費客戶營收 + 40%(私域+200%),成為觸達年輕消費者的關鍵抓手。
戰略聚焦破局:全球化(健合亞洲+71.7%、仙樂海外占比22%)與品類拓展(東阿阿膠布局男士滋補、同仁堂加碼保健備案)成共識,對沖單一市場風險,提升抗周期能力。
三、下半年核心賽道三類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技術驅動型CDMO/ODM賽道:行業專業化分工下,具備自主配方(仙樂自主配方占比52%)、智能制造能力的企業,既能提供 “研發 + 生產” 一體化服務,又能維持高毛利率(仙樂ODM達28%),將受益于中小品牌研發需求釋放。
細分功能型品類賽道:抗衰(健合+20%)、男士滋補(東阿阿膠布局)、精準營養等 “精準滿足特定人群需求” 的品類,契合消費者精細化需求,先發企業有望搶占先機。
新消費+全球化雙輪驅動賽道:新消費渠道(直播、私域)提升周轉效率,新興海外市場(東南亞、拉美)具人口與需求紅利,兼具渠道運營能力與全球化基礎的企業,將在分化中突圍。
結語:2025年上半年行業分化,是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的必然。下半年,技術驅動、細分功能、新消費+全球化三大賽道,將成為企業突破瓶頸、搶占份額的核心方向。